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儿园教案 > 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数高楼》4篇

音乐教案    日期:2022-05-22    作者:啃骨头的小猫咪
【www.yjzyz.com - 幼儿园音乐教案】

教学理论依据及实施策略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依据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理念和《纲要》中“在音乐等艺术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思想,我采用“歌唱活动从动作开始”的设计思路,将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在无痕的学习中学会演唱。

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游戏的空间。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的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2. 4  3 5| 1 1  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的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德提出: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的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的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的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的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5. 6  1 |  1 1  1| 5. 7  2|  2  2  2|2. 4  3  5  |1 0  1  1 |1  0|

哩哩 恰恰 恰哩哩  恰恰 恰哩哩 哩哩     恰恰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的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的表现搭高楼。

3.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的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的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4.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5.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合作边演唱边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的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

教材分析

《数高楼》是一首ABC结构的2/4拍歌曲,B段念白部分的加入,使歌曲在演唱形式上富有变化,说唱结合,趣味盎然。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让整首歌曲听上去欢快活泼。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念白部分,初步学唱歌曲并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尝试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理论依据

现代“预知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对新音乐材料的学习应该建立在适当准备之上,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正式学习前先体会、先经历、先感觉,再把“预知的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它的显著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另外,许卓娅教授也多次提出,幼儿在开口学唱新歌前,至少要倾听完整范唱四到六遍以上,才能确保在幼儿头脑中建立准确清晰的音乐表象。受此启发,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歌曲教学模式,变“先唱再玩”为“先玩再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反复倾听歌曲,提前进行“预知”。在幼儿边玩游戏边说念白的同时,情绪愉快地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节奏及音乐形象,为接下来的完整学唱做了充分的铺垫。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教学论中强调,音乐的感觉是否敏锐取决于身体的感觉是否敏锐。音乐所有的元素,都能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他认为,将听觉与身体反应结合在一起,用动觉来反映听觉是最完好、最简便的模式。因此,在感知、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简洁易记又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感知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及念白节奏,有效解决了活动的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1.重点前置,整体预知。在幼儿学唱之前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整体感知歌曲,熟悉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运用游戏和肢体表现的手段,让幼儿在快乐的玩中轻松掌握念白部分。而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也作为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出现,为接下来解决活动难点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利用肢体动作解决重点、难点。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感知,用拍手、拍身体、控制身体高度、创造性的肢体游戏等进行动作体验;在处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时,用拍手、转手腕的肢体动作,轻松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3.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在导入部分,用拍手游戏引出歌曲基本节奏型;在练习念白部分,用各种肢体游戏让幼儿熟练掌握念白部分的节奏,充分感知歌曲旋律特点。在学唱部分用分组说唱游戏和接唱游戏,不断激发幼儿的练习兴趣。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的学唱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2.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随节奏说出念白部分。

活动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活动准备

活动用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练声并感知歌曲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带幼儿与现场老师用歌声问好,简单练声。

2)教师带领幼儿做拍手游戏,感知念白部分的基本节奏型。

2.用游戏形式学说歌曲中的念白部分,整体感知歌曲。

1)教师示范念白部分。

2)幼儿边拍手边随节奏练习念白部分。

3)创编肢体动作,随节奏边做动作边数高楼。

4)随音乐边念白边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整体感知歌曲。

3.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1)教师示范说歌词。

2)幼儿随节奏练习说歌词,用肢体动作感知休止符和附点音符。

3)教师范唱,幼儿配合说念白部分。

4)由慢到快地完整学唱歌曲,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5)分两组合作练习说唱歌曲。一组念白一组演唱,交换练习。

4.用各种形式一起歌唱,感受和音乐一起玩的快乐。

1)玩接唱游戏:“管住你的声音”。用接唱、默唱来练习幼儿的内心节奏和语汇。

2)完整演唱歌曲并表演念白部分,激发演唱的兴趣。

3)与现场老师互动,鼓励幼儿勇敢大方的在众人面前快乐歌唱。

5.结束部分。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活动后数数自己见到的高楼,听音乐离开活动现场。


=======================


教学理论依据

歌曲《数高楼》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词琅琅上口,再现了小朋友数高楼的快乐情景。念白的加入,使歌曲更加充满童趣。其中,幼儿最感兴趣的是念白,最困难的是记清歌词,尤其是衬词的不规律出现,容易混淆。为了更好地凸显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我把中的休止符改成了跳音,目标也随之调整。

许卓娅对音乐教育的的实践研究表明,清晰的“听觉表象”是孩子们“胸有成竹”地再现歌曲的重要前提,而肢体动作和图画符号是帮助幼儿形成清晰“听觉表象”的简便有效方式。为此,确定了“听觉领先,视觉支持,动觉表现”的思路。活动中设置情境,充分倾听,让幼儿“想唱”; 借助图谱,适时范唱,让幼儿“会唱”;丰富形式,动作表演,让幼儿“乐唱”。活动中,幼儿是主体,他们自主学唱,自由表达,富有创造;教师则是主导,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放下对歌唱技能和才能的自我欣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幼儿有效互动中去,怀着朴素的心情和孩子一起享受歌唱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策略

1.难点前置  

此乐句中的附点、跳音,体现了数高楼的快乐情绪,是整首歌曲的难点。于是,创设小鸟唱歌的情景,难点前置,以此练声,从而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减轻了学习负担。

2.借助图谱

    歌词中“哩哩哩、恰恰恰”的不规律出现,极易混淆。为此,根据歌曲的音乐元素,精心设计图谱,将动态的旋律转化为静态的图画符号,为幼儿感知旋律、记忆歌词、自主学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层层累加

完整欣赏歌曲→学说念白→借助图谱自主学唱→创编念白动作→合作表演唱,活动中,自然渐进,层层累加,步步推进,有效学唱。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跳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并随节奏说念白。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电钢琴、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数高楼的欢快情绪。

活动难点

唱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创编动作表演念白,体验歌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练声,难点前置

在《数高楼》的伴奏音乐中入场。创设小鸟唱歌的情境,引导幼儿练声。

[旋律伴奏入场,自然预知旋律;情境设置,使练声充满情趣,为解决难点做好了铺垫。]

2.完整欣赏歌曲,学说念白

“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数高楼的?”

 [完整欣赏,目的是满足幼儿审美认知的需要,即听到了什么?兴趣入手,先学说幼儿最感兴趣的念白部分。]

3.借助图谱,自主学唱

1)结合图谱,教师完整范唱。

 [幼儿倾听,借助图谱,理解歌词,感知旋律。]

2)幼儿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歌里唱了什么?”

[幼儿回答后,教师直接用歌声回应,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

3)幼儿自主跟音乐学唱。

第一遍:鼓励幼儿自己学唱。

第二遍:大胆歌唱,能唱出跳音的轻巧、弹跳。

第三遍:注意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导而不包”,幼儿在图谱的帮助下自主学唱,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歌唱活动轻松高效。]

4.创编动作,表现念白。

个人自主创编→两人合作游戏→完整演唱

[幼儿创编在前,教师提升在后,给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然游戏中,掌握念白节奏,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合作演唱,激发兴趣

1)师生合作演唱。

2)生生合作演唱。

3)邀请全体教师一起合作演唱。

[挖掘“恰恰恰”这一音乐元素的价值,加入动作,进一步体现数高楼的快乐。合作演唱,富有挑战,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合作态度和增强合作能力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

5.谈话激趣,自然结束

在音乐声中,和老师再见,自然结束。

===============================

设计意图

《数高楼》是一首一段体的分节歌曲,其音乐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乐欢快、幽默,深受幼儿喜欢。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带领幼儿伴随着歌曲的音乐边跳恰恰舞边进入活动室让幼儿通过律动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第二设计了既有静听也有动态的充满趣味性的学唱歌曲的活动环节:让幼儿观察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并用体现歌曲节奏的说儿歌方式熟悉歌曲主要的节奏脉络。进而引出哩哩哩哩,恰恰恰的旋律和节奏,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以及节奏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好铺垫;这首歌曲中多处出现衬词,又有附点音符,幼儿在学唱上有一定难度,我用红灯和小尾巴这样的形容词来帮助幼儿分解知识点,学唱歌曲便是水到渠成了。

在《数高楼》的音乐中,启发幼儿合作并创造性的玩搭高楼的游戏,用演唱与合作表演的完美结合帮助幼儿巩固歌曲,同时让幼儿体会到合作表演的乐趣。

第四是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借以更深层次的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最后随着《恰恰恰》的音乐一起舞蹈,通过舞蹈让幼儿巩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节奏,并结束本次活动。

理论依据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地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造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对于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抽象概念,是较难理解的,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去,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切实改变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借助孩子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

《纲要》中指出: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通过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现游戏是孩子基本活动的特点,这样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实施策略

为提高幼儿对歌曲的的理解和表现力,我采用了突破重点难点的节奏图谱以及对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方式为教学策略,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的学习,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教法:图谱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视听结合法等;

学法:练习法、比较法、游戏法等。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高楼。

2.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以说唱结合的形式体验歌唱的快乐,并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

活动准备

课件,钢琴。

活动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活动难点

附点音符和空拍的节奏掌握

活动过程

1.伴随着歌曲音乐边跳恰恰舞边进入活动室。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感知并熟悉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旋律,学习歌曲中的附点和空拍的节奏。

你们看,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呢?

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呢

弟弟妹妹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刚才你们听到我唱了吗? 她们怎么唱的呢?你们听这两句一样吗?小朋友们看,这个和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多了一个小点点,这个小点点后面要说的很短,就像是个小尾巴,我们来试试。这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这个红点点就好像是红灯,红灯亮了要怎样?对停一停,那我们试试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变化来表现高楼

看,小弟弟小妹妹发现了什么?(出示高楼大厦的图片)

你会用身体搭一座高楼吗?启发幼儿随着音乐尝试用身体来表现楼房,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节奏及旋律。

3)引导幼儿学说念白部分的节奏。

臧老师也搭了一座楼房,小朋友数数看,老师搭得楼房有几层?

这是我们诸城小学的教学楼,我们一起数数是不是有五层好吧。按照节奏数楼

4)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前示范,用优美的声音、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

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语气表现乐曲中的衬词,引导幼儿唱衬词的时候,声音要象小皮球一样跳起来。

用对唱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演唱歌曲。

3.鼓励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引导幼儿用身体来搭高楼,用歌声来数高楼,让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时,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是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借以更深层次的巩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美丽的夏天来了,臧老师看到好多的的鲜花都开放了,我就想来数数到底有多花?好听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编一首歌曲呢,那我们到院子里看看有什么美丽的景色,也来编一首好听的歌曲,,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5.随着《恰恰恰》的音乐一起舞蹈,通过舞蹈让幼儿再次巩固歌曲中的恰恰恰的节奏,并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教案《数高楼》4篇】相关文章:

• 高职学前教育意义(4篇)

• 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研究(4篇)

•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论文(4篇)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研究(4篇)

• 幼儿园管理问题探讨(4篇)

•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论文(4篇)

•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4篇)

•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究(4篇)

•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

• 幼儿园管理问题分析(4篇)

• 农村幼儿教师论文(4篇)

• 大班艺术教案《手形彩绘》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