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光与影子的探究活动,对光和影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
3、能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对操作进行调整。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玩踩影子的游戏;幼儿知道用蜡烛、手电筒等发光的工具照射物体能产生影子。
2、材料准备:兔子、花、小蝴蝶等各种形象图片、白纸、手电筒、胶棒、抹布等实物每人一套。只粘身体的小兔子、用纸盒制作的小银幕各一个。
活动重点: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难点:光线的移动的幅度、速度
活动过程:
1、利用银幕让小兔子表演,激发幼儿兴趣。(踩影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刚才玩得踩影子的游戏好玩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呢,请看,这是什么呀?(出示银屏)有一只小兔子来表演了,(教师演示)。看,小兔子跳起舞来了,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只小兔、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胶棒,请你们亲自动手试一试,怎样才能让小兔子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并交流小兔子跳舞。(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的支持和帮助,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动手操作、反复观察、讨论交流、验证,从而发现真相,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识,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以便养成尊重事实的态度)
1)请幼儿仔细观察材料,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让小兔子跳起舞来。(注意提醒幼儿不用手电筒时,请关闭手电筒)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4)讨论:为什么有的小兔会跳舞,有的小兔不会跳舞?
5)幼儿修改自己的小兔贴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6)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是不是小兔在跳舞?
7)教师小结:(知识是在幼儿反复试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教师在此提升)当一束光线照向小兔,就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当小兔的身体贴住而耳朵、四肢翘起来时,耳朵和四肢的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动,我们就看到兔子跳舞啦!
8)讨论:观察哪里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完整的小兔影子?
9)验证:怎样观察更清楚。
3、蝴蝶找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与验证—整理获得的信息—解释与交流)
1)出示蝴蝶、花,引起幼儿兴趣。提要求:不仅让蝴蝶、小花的影子跳舞,而且还要让蝴蝶找花。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迁移兔子跳舞的经验,让幼儿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真正动脑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
2)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专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3)幼儿按预想进行蝴蝶找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培养幼儿对事实的尊重和对证据的重视。同时也是幼儿发现真相,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识,主动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
4)提出问题:想让蝴蝶与花的影子左右移动时,光线怎么移动?想让蝴蝶与花的影子上下移动时,光线怎么移动?请幼儿在操作中注意观察,一会请小朋友告诉大家。(提出探究的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5)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进行验证:当光线左右移动时,蝴蝶与花的影子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时,影子上下移动;斜上斜下移动时,影子斜上斜下移动。(知识是在幼儿的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
6)结论: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活动延伸:
小松鼠的图片、纸张投放到科学区,供幼儿探索:如何让小松鼠两手一上一下交替打鼓。
【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影子】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班科学:小镜头大世界
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喜洋洋的镜子屋》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