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环境创设论文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我见

环境创设论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刺骨de柔情〃
【www.yjzyz.com -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
〔关键词〕 幼儿园;外围环境;室内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1(A)―003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取信息,并使之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发生联系,得以发展情感、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说,我重点谈谈硬环境――墙饰创设中的点滴感受。
  
  一、外围环境应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 寓意深刻的画是激励幼儿成长的有效手段。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经过良好创设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诱发幼儿积极进取的心理,它往往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实际。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重复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这一教育功能。我们教室有一幅画是以香烟的过滤嘴为素材的:将没有吸过的过滤嘴撕开,做成一朵白色的花朵,将吸过的过滤嘴撕开,做成一朵褐色的花朵,用饮料吸管做花茎,彩色泡沫塑料做叶子,最后用彩条进行装裱。我请家长们来欣赏此画,家长和孩子大手牵小手站在画前感慨万分、深受启发。
  2. 环境创设与制作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获取生活经验的方式。为了激发幼儿主动地获取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就必须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活动空间。于是,我们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大量废旧材料,如:泡沫、冰棒棍、吸管、一次性餐具、酒瓶、纸箱、塑料油桶、布头等等,根据不同活动区的需求投放了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使每位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的内容、操作材料和游戏伙伴,在游戏的过程中与材料进行互动,从而真正认识了事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愉快而富有探索性的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
  3. 环境创设突出地域特色。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西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敦煌壁画、丝绸之路、农家乐、窗花、皮影等享誉世界。而幼儿环境的创设应与地域文化相通、相容并与幼儿互动。于是,我们选择了幼儿易于理解又能互动起来的农家乐和窗花为环境创设主题,并从生活中寻找安全的废旧材料供幼儿操作。每天都有孩子们在土炕上玩过家家、绕线、绣花、剪窗花等活动。可见,只要肯挖掘,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都可以变为幼儿有价值的操作材料。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创新是我们永不停歇的奋斗目标。
  
  二、室内环境应凸现多样的互动性
  
  1. 活动区域的丰富性。每个班应先确定本班的特色,再按照计划合理划分区域,有效利用教室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区域环境。学习区设有:阅读区、数学区、科学区、艺术区、益智区、巧手区、工作区等。游戏区设有: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发区、话吧、娃娃家等。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不同。小班属猴的孩子多,所以命名为“小猴的家”;中班新生多,就以科学领域气球升空引入活动区;大班老师擅长美术活动,主要以绘画、操作为主。教师根据本班的特点与实际来丰富每个区的材料,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
  2. 操作手法的多样性。在环境创设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材料由幼儿、老师、家长共同收集,本班环境创设也由大家一起讨论、决定。班级环境的布置是为幼儿服务的,故而必须以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目标和幼儿作品为主,让幼儿结合不同的操作材料,采取不同的搭配方法,绘制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3. 活动区域的延伸性。一般情况下,活动区的建立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从幼儿兴趣和课程内容需要出发,引导幼儿对此展开讨论,有目的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与好奇心,然后继续收集材料,持续地给予丰富和延伸,逐步形成一个渐进投放材料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环境中持续感悟、发现、思考、合作,从而真正发挥教师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我见】相关文章:

•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之我见

• 幼儿园环境创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