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学改革也逐渐提上日程。特别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课堂数学;学习兴趣
一、幼儿园数学课堂教育
毫无疑问,课堂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与生活中学习的重要区别就是,课堂教育时间集中,目的明确,总结性、知识性强。只有通过数学课堂教育,小朋友们才能更明确的理解数学的含义和专业知识。那么,幼儿园数学课堂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对此作了分析:
1.教学目标明确有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个有效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该是: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幼儿而不是教师,也就是说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而不是最高要求。
2.为幼儿提供可行的操作材料。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从形象层次过渡到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可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3.活动过程中有效的策略。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影响幼儿一生。因而,幼儿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重视起来。课堂数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设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①教学方法多样性。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单调、枯燥,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把数学与语言进行整合,可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②组织形式生活化。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③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关注个体差异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注重个体差异,公平对待每位幼儿,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随机渗透
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拓宽数学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数学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1.重视环境的数学教育功能。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数与形的教育,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到处都隐含着数与形。如:区角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收拾卡片等玩具并进行分类摆放,发展其分类比较能力;午餐时间更是随机渗透的绝好时机,可让他们数一数每桌有几位小朋友,需要几把勺子,几个碗,然后送到每组小朋友手里时,幼儿点数、掌握一一对应关系的能力自然得到锻炼与提高。
2.教师组织户外游戏学习数学知识。幼儿的学习就包含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年龄关系,幼儿的生活中离不开游戏。教师可以在组织户外游戏时,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比如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时的不同感觉等。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增加幼儿的感官认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知识掌握。
三、总结
幼儿数学教育作为数学的启蒙教育,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幼儿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学习过程,作为幼儿的数学启蒙者,关注孩子成长经验,把数学活动有意识的融合在各项领域活动之中,产生多维度联系。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现、提升各种经验与整合经验。这样有利于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0,(14).
[2]泽仁拉错.论趣味教学如何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8).
[3]冉江渝.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5).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关文章: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变革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运用
•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