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而言之,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室内环境创设,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应全面思考,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同时注重与幼儿合作,注重幼儿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幼儿提供最有力的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持。
关键词:环境创设;物质环境;教育价值;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5-0142-02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愉悦、自信。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学校的工作者对环境的诠释和实践更让我们叹服,他们认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应具有教育内涵,学校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瑞吉欧学校,但我们可以接受和尝试他们“墙壁会说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等教育取向,并根据本土情况创设一个属于我们的校园,园本化特点的环境才会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
一、目前幼儿园环境设计存在的误区
(一)把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等同于幼儿作品展示
有的老师认为,既然环境创设要求孩子参与性强,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画,孩子的手工作品贴到墙上。这样省时省力,孩子也一定喜欢。但是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少。它实际上造成了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
(二)过于追求精美,手段单调,孩子无法参与进来
这是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即老师从教育目的出发,单方面创设环境,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幼儿的参与,老师则加班加点,而做出来的墙饰吸引不了孩子,既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性,同时又浪费了老师的时间。真正成功的环境应该是师幼互动的环境。
(三)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
这种做法忽视或分割了精神与物质环境创设的关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并且由于它具备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对教师来讲,很容易误解为物质环境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符合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的环境。如果幼儿园及活动室里四壁空空,缺乏幼儿活动材料,孩子无所事事,感觉冰冷生硬,无安全感,就会产生厌园的情感,并导致幼儿的被动活动(无环境、材料,更多的时候由教师按自己的意愿组织)。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环境、材料丰富,但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同样没有归属感,产生厌园情绪。
二、理性创设
(一)环境是幼儿园隐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为培养幼儿提供教育契机。教室布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化环境与幼儿美术活动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活动,对于自己参与布置的“杰作”,幼儿会倍加爱护与珍惜。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与幼儿是合作者,他们之间是交流的合作,每个设计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真正让“环境布置儿童化”这一教育原则落到实处,并且鼓励幼儿发挥了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例如:用球形玩具串起的链子,用乐百氏瓶、玻璃瓶制作的瓶娃娃,用各种珠子、扣子串起的项链,用多种废旧材料装饰的镜框等,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些出自幼儿灵巧双手的作品,都体现着幼儿的劳动。幼儿在闲暇时既能欣赏、交流,又共同进步。
(二)设置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
首先,环境具有教育的功能。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会让儿童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同时在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获得认知的发展,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环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角色游戏或建构游戏,或开展属于自己的美工区、绘画区、表演区、不仅起到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作用,同时也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学习知识提升想象力与建构能力,并增加了浓厚的学习的热情。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幼儿园中的环境设置与材料选择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并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幼儿可以在此过程中更好的认知生活,与环境“对话”。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满足幼儿需要
教育实践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比如森林、花园、草地、动物园等。因此环境创设中特别注意挖掘空间的潜力,充分利用空间的角落,设立玩沙玩水池、饲养角、植物角,充分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沙、石、水、动植物等自然材料进行活动,以满足幼儿需要。夏天,幼儿赤脚在地垫上活动,使皮肤有更多机会接触地面,幼儿会显得异常兴奋;幼儿用量杯量水、量沙,在玩耍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和守恒关系,从而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数概念。可见,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活动,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十分认真,洋溢出满意的笑容,其学习效果也往往能进入最佳状态。
三、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
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三)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如某班一幼儿用开水给植物角里的花浇水时,教师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他,而是设法了解他“破坏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不是想搞“破坏”,而是出于想让花和小朋友一样“讲卫生喝开水”的善良动机。教师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幼儿善良的愿望,而且也了解到幼儿的现有经验和知识水平,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四)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让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五)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搭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单中慧.外国幼儿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5).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孙汀兰.幼儿园整体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法[M].南海:南海出版公司,1997,(12).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相关文章: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思路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多元互动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正能量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策略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