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规模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作为最基础阶段的教育也自然受到关注。纵观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从分科目教学到综合课程改革再到如今的五大领域,国外引进的建构主义、历史悠久的蒙式教育、沃尔夫
音乐、马宏幼儿现代英语等等,种类繁多,热闹非凡。大家都力图将先进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但从根本上讲,先进理念是否真正能“接地气”,是否在实践中行得通、行之有效,才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幼儿园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引进新的课程体系之后,中途却因家长不欢迎、教师不适应、效果说不清而偃旗息鼓了。很多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容易出现一种倾向,那就是一味追求新奇或者“高大上”甚至是什么“国际接轨”,忽视必须遵循儿童成长规律、适应儿童发展实际状况这一根本问题。
如今,不少幼儿园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园本课程,但要建立园本课程并非易事。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朱家雄教授认为,从南到北,几乎没见过成功的例子,而且越来越看不懂幼儿园在做什么?曾听到一个幼教同行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后,回到家里经常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念有词。起初家长以为是小孩子的把戏,不太在意,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说英语,然后,家长就认为是这个孩子口齿不清的问题。然而,当家长有机会到他的班上参加英语汇报课以后,才发现令家长更加担心的事实――老师就是这么念的。当时就有不少家长私下议论,如果可以选择,宁可这个老师以后只教汉语。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其核心之一就是语言,一个孩子生在自己的母语国度,幼儿园首先必须无条件地教育幼儿学好母语,用好母语,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连自己母语都还没有学好,他能学好外语吗?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程改革适应当前幼儿发展的需要,怎样让改革后的课程可持续性的发展,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立足地方特色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托宾(Tobin)在他的«从民族志研究视角看学前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也提出:“许多美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很高兴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推广建构主义、活动区角、自我表达、方案教学。但作为一个教育人类学者,我担心这些教学法将如何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之中,以及在贯彻这些方法时,如何考虑中国社会本土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中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应按照某些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去做好他们倡导的事情,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人该做些什么。任何国家的课程改革,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文化不仅决定了个体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培养人的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向,社会文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其教育目的都是把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继承和发扬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明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而文化的价值观是五花八门的,一种文化在这个国度是神圣的,而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无足重轻的,甚至是令人憎恶的。我国的社会和文化对共同利益和集体精神赋予极高的价值,教育以极大热情关注集体主义精神和共性的培养,这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及其发展的价值截然不同,由此,幼儿园课程从目标、内容到评价,都必须反映出与此相一致的取向。因此,在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时,大方向应把握我国的国情,宏观面上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指导思想,微观面应该深深根植于本土文化,善于发现和挖掘并优化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把它们的潜在价值整合到课程建设中,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逐步建构适合本园的园本特色课程。以解决幼儿园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而不应只是追逐所谓的新理念、新名词,不盲目“从众”、“跟风”,否则一定会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海市蜃楼。当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理论和经验,但立足点应该是中国社会本土、本园的实际情况。
第二,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的课改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是与脱离实际有关系,但与师资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师资水平已经成了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幼儿课程改革所追求目标最终是要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才能得以体现,重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虽然不是幼儿园课程变革本身的问题,但是却是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里提出一个逻辑问题,那就是教师――课程与教材――儿童发展三者关系中,必须是前者服从和适应后者。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首先,教研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课程改革要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同步进行,重点理解整合的问题。其次,教师对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从中寻找差距,调整思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听、说、评、论中,发现新问题,形成“预设―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教研新模式。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
总之,课程改革必须理性对待,必须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儿童负责,决不能抱“错了就推倒重来”的态度。
【幼儿园课程改革之我见】相关文章:
• 幼儿园课程改革之我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