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其他论文

幼儿园儿歌欣赏教学浅析

其他论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俯下身、吻你
【www.yjzyz.com - 幼儿园其他论文】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当前学前教育的现实情况看起来很重视幼儿文学教育,运用文学作品机会很多,但是,幼儿文学作为德育和智育的工具居多,由此使当下幼儿文学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非审美的行为。
  因此,在幼儿园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学欣赏活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作品的体裁多种多样,儿歌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适合其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并且易读易记易唱,强烈的音乐节奏感和趣味性,是幼儿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与众不同审美特征。对它进行的欣赏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应彰显其审美价值,而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和载体。
  一、收集优秀儿歌作品
  儿歌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不是所有的儿歌都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再由于幼儿无法自主地选择作品,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挖掘过滤后,传导给幼儿。
  何为优秀的儿歌作品,应把握以下2个原则:
  (一)选择符合幼儿心理和欣赏情趣的作品
  小班可选择篇幅短小、节奏感强、结构比较工整、词语富有色彩、音响效果,快乐、游戏性强的儿歌。
  大班可选择篇幅稍长、节奏富有变化,段落具有对称、回环、起复的特点,词语丰富多彩,意味深长或者抽象,有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品。
  中班可选择作品可以介乎于两者之间,选择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选择形式多样的作品
  从古至今,有大量的儿歌长期流传于民间,流传于儿童间,研究中,我们将收集的儿歌作品进行分类,有安抚孩子起催眠作用的;也有进行语音、吐字练习的;有故意将大自然和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正常关系颠倒的;也有每句句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形式多种多样,将之归纳为摇篮曲、数字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连锁调、叙事歌等八种儿歌形式。
  二、欣赏活动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
  教师作为幼儿欣赏儿歌作品的媒介载体,在课堂中,强烈而恰如其分的表现力,会给幼儿带来听觉、视觉的享受。因此要具备一些艺术修养,诸如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表现能力等。教师要多读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为提升欣赏能力做潜移、沉淀的内化工作。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幼儿欣赏提供有力支撑
  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儿歌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更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将图片、声音、动画等效果组织起来,具有动态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欣赏教学活动的提问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儿歌欣赏教学活动中什么样的方法提问最有效,最能凸显儿歌的审美价值,在教研会中不断研究探讨,总结以下几点
  1.常规提问:《虎大王照相》中,按照儿歌中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提问:虎王先去给谁照相?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又去给谁照?它又是什么样子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提问虽是常规提问,加上教具的辅助可以帮助幼儿朗读过程中快速儿歌中的内容。
  2.点睛提问:在《春雨纺沙沙》中,提问:什么像是在纺纱?纺出一幅幅彩画都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这些景色美在哪里?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幼儿不仅能把握作品中描写春天的色彩,而且情感潜移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爱和对作品的喜爱。
  三、通过各种活动途径表现儿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因此,应给幼儿创造更多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机会。
  不同形式的儿歌表演:
  儿歌的节奏感韵律感极强,因此和音乐有深刻的联系。因此,表演区中提供各种道具,如头饰、图片、音乐等,可以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展示和表现。
  其它活动途径的儿歌表演:
  《山上有个木头人》《跳绳谣》《翻跟头》一类的儿歌,儿歌内容简单易懂,娱乐性非常强,在户外游戏活动,小朋友可以边说儿歌边游戏。《伞花儿》《春雨沙沙》这一类的儿歌中蕴含了丰富的色彩,小朋友在美工区中夸张的想象,大胆地用色,将“有声”的儿歌用“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娃娃脸》等一类的儿歌,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幼儿边读边画画,趣味性很浓。《手指变变变》《手指谣》节奏整齐简单,象声词的运用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边读儿歌边玩手指游戏或做相应的动作来游戏,让幼儿获得快乐的体验。
  四、儿歌的审美创造
  任何教育都有循序渐进的目标,在幼儿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的目标基础之上,则为审美创造。
  改编是创编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如将儿歌《瓜瓜花》改编成问答歌。《藏猫猫》中又将两拍子节奏改编成了三拍子,使儿歌更为流畅,更为抒情。
  因为欣赏活动的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大胆想象,根据提供的范文进行续编、仿编、改编等,因而教师又提供了经典的音乐、故事、情景,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幼儿非常喜欢,把故事创编成一首儿歌:
  小兔子真骄傲
  摇摇尾巴,伸伸腰,比赛跑步我第一。
  小乌龟慢慢爬,手脚不停呼哈哈,加油加油使劲爬。
  小兔子打个盹,乌龟爬到山顶啦。
  小兔小兔傻了眼,乌龟心里乐开花。
  可以看出,幼儿创编的儿歌,用字用词没有那么恰到好处,没有那么押韵,那却是幼儿真实地体验,真实地感知,进行的真实地创造,这个结果意味着幼儿欣赏能力已经上升了另外一个高度。

【幼儿园儿歌欣赏教学浅析】相关文章: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

• 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

•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 一种新型幼儿园监管系统

• 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

• 幼儿园如何搞好数学启蒙教育

• 幼儿园探究性审美活动实验研究

•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策略

• 幼儿园学到的东西

• 新形势下幼儿园艺术教育分析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

• 浅议幼儿园的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