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时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建设校园文化,幼儿园必须从办园理念、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建设入手,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质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园校园文化 办园理念 继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7-02
幼儿园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纵向组成部分,也是由校园文化衍生而来的。最早关注“校园文化”的是W.Waller(1932),他将其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校园文化研究首先是在大学校园兴起,国外学者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在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大学的制度、功能、精神、使命等方面[1]。最近几年,幼儿园校园文化研究开始逐渐兴起,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开始注意到,幼儿园校园文化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以及幼儿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建园、文化兴园的理念也应运而生。我们看到几乎每一所名园都有其文化的积淀,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所有幼儿园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广义上来看,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某类人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具有时代性,是动态的、发展的[2]。而校园文化是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3]。
基于此,我们把幼儿园校园文化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为全园师生所认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总和,是幼儿园办园理念、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个性特色、环境氛围、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一切外显与内在、显性与隐性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其核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办园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
由于幼儿园校园文化是经过全园师生员工长期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具有本园独立品格的文化传统,因此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建立,就具有指导幼儿园办园方向、统一价值观念、引领师幼教与学的行为的作用,对凝聚全园力量,实现办园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校园文化构建的路径
幼儿园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社会大文化的类型化理论构成了校园文化类型化分析的理论基础。将文化按其表现形式而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一种基本分类。显性文化是文化的表层要素,根据其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语言文化、行为文化、组织文化等。隐性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要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包含和体现在显性文化之中[4]。根据文明化人类学的分类标准以及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一般而言,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办园理念的厘定
幼儿园办园理念厘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幼儿园的灵魂所在,她应该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指路明灯。幼儿园办园理念是一种精神、习惯和作风,纵观国内外幼儿园的发展历史,无一不是有着清晰的办园理念。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从哪里来?不是凭空虚构,也不是盲目引进,而是应该深深植根于幼儿园发展的历史土壤之中,从幼儿园的历史文化中演绎、发展出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不仅告诉我们培养一代人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告诫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办幼儿教育,办最朴素、最朴实的幼儿教育。教育的本色如此,教育的特色也应该如此。为此,我们不能因为追求鲜明的“教育特色”,而将教育至于华丽、虚假的境地。所有幼儿园都应从园所本身的实际出发,砥砺特色,还原本色,提炼具有园所风格的办园理念。
2.物质文化建设
幼儿园的物质文化指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和环境设施,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教育和育人功能。它对幼儿的知、情、意、行等人格要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变化。如幼儿园的教室、区角、活动室、图书室、种植区等以物质形态存在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并以独特的文化影响着幼儿和教师的思想和行动。
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教师、家长、儿童参与到物质文化建设中去,并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如在幼儿园展示孩子自己的作品,是对孩子努力的认可;教师或家长和幼儿共同在种植区内种下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观察成长和变化,教会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区角活动区里设置各种游戏活动区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我服务、自主学习。
3.制度文化建设
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包括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管理条及其职责范围等。幼儿园制度文化的构建可以起到激励、规范、凝聚人心的作用,对保障幼儿园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在幼儿园师幼中培植幼儿园倡导的价值观的过程。幼儿园制度文化介于幼儿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层面之间,以幼儿园的物质文化为载体,同时反映着幼儿园的精神文化,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幼儿园的发展、教学与课程的实施乃至评价工作的开展都与幼儿园制度文化密切相关,都要受到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4.精神文化建设
幼儿园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中最高层次的文化,主要包括幼儿园的历史传统和普遍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行为准则、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内容,是幼儿园发展的不懈动力,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幼儿园精神文化本质上是办园理念的反映,幼儿园的文化管理,不是直接通过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价值观念、幼儿园精神、伦理道德和行为等方式,对教职工和幼儿的意识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5]。 5.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是教师带领孩子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可直接达到教育目标。它是幼儿园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办园理念终归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构建课程文化是提升幼儿园核心发展力的必由之路[6] 。而园本课程的开发,则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要坚持传承、吸纳、利用优秀的文化,将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可能性的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既传播和弘扬文化,又能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凸显幼儿园办园个性。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主题教育活动,并自然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只要以课本为标准,还要用智慧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它作为课程编进教育活动中,包括预定活动时的生成课程、自编的预定课程、户外活动的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等。
三、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幼儿园的总体规划,并引起全体教职工的高度重视;要注意对于幼儿园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整体推进;要遵循幼儿教育发展规律,不断积淀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
1.要学习借鉴国内外优质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在知识经济时代,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抱着兼收并蓄的态度,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质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如国内外一些幼儿园很注重各种仪式的创立和举行,注重荣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常性开展新生入园式或者大班毕业式等等,有的还有自己的园史馆。有的幼儿园十分注重幼儿园发展愿景(幼儿园文化的表征和灵魂)的描述和宣传,它是幼儿园办园理念的高度概括,潜移默化地规范和指导师幼的行为举止。诸如种种,这些幼儿园先进的文化建设理念和经验都应该成为后来者学习的对象,在学习借鉴中成长,最终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体系。
2.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幼儿园的发展传统和教育实际,要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必须分析、研究、开发和利用幼儿园园所环境、园所历史、师资水平、教育风格、管理经验、设施设备、课程文化等。如不能清楚地掌握幼儿园现有的特点,就无法把握幼儿园的现实与未来,也无法作出合理的决策,就更难以科学地确定幼儿园的文化体系和发展策略。因此,要制定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和策略,就必须全面考虑幼儿园的历史、现状和将来,考虑社会发展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幼儿园全体员工讨论与分析。同时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认真挖掘幼儿园现有文化中有生命力的积极内容,使之自然地、有机地融入现在,并对其内涵加以丰富与完善,从而全面、系统、高品位地构建幼儿园校园文化。
3.要十分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丰富,调动和发挥师幼的积极性与创造潜能
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新年联欢、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等,以文化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和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推动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要精心组织和策划每一项活动,要让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贯穿每一项活动始终,通过耳濡目染,使得教职员工在文化活动中认同、感受和践行幼儿园的文化,增强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扩大文化建设的辐射范围,促进幼儿园积极健康的发展。
4.要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
幼儿园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对幼儿园进行考核评价,进行跟踪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引起幼儿园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自上而下督导,自下而上参与,才能形成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同时利用社会媒体来广泛关注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总之,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由口号、标语堆砌起来的,它应该融入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园应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全方位地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之成为一种生机勃勃、催人不断奋发向上的组织精神。
参考文献:
[1]杨焕军.优质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5.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杨达.民办幼儿园之文化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26(9).
[4]袁小平.幼儿园价值观领导的意蕴、过程与实现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5]马维胜.文化管理: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6]虞永平.从园长和教师的信念透视课程文化[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2008,(3).
作者简介:
沈娉婷(1981.09-),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县六艺天骄幼儿园园长,小教高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管理、幼儿园校园文化。
【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浅析】相关文章: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 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多维度应用
• 幼儿园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分析
• 关于环保创意美术的幼儿园论文
•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 幼儿园整体装修设计一例
• 开展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 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
• 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 幼儿园如何强化幼小衔接
• 内蒙古贫困地区幼儿园课程探索
• 浅谈幼儿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