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在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笔者就几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幼儿园实践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是指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的途径,对幼儿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及信仰等发生影响的总和。它包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幼儿园文化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及交往方式,乃至幼儿园的建筑设备、作息时间、班级安排、游戏及一日生活等。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一种不容忽视的资源,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一、体现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并重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的、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创设幼儿园的隐性教育中,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利于展开幼儿探索活动、能引发支持幼儿思考、促进师生及幼儿之间互动的环境,使环境成为隐性的课程教育。
1.创造和谐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出对幼儿生命需求的人文关怀,就应具有互动性。园内各处玩具、设施的摆放都应符合其生长认知特点,如草坪、楼梯、大型玩具等各处图文并茂的图示,向幼儿和家长指出玩耍或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各类植物上悬挂的“植物小档案”,向教师、幼儿和家长讲述着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长情况,其后附带表格,记录幼儿观察到与别人不一样的植物生长状况。
2.创设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
由于幼儿的主体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因而在为其提供一个丰富、有序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到不断实现幼儿教育的民主化,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环境。
首先,注重师幼关系民主化。教师在教育中应做到尊重幼儿,把幼儿作为有享受充分生存权、发展权的人来看待,使幼儿与教师处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如,教师践行“蹲下来听,笑一笑说”的师幼互动法则,与幼儿建立“知心伙伴式”的师幼关系,并在工作中总结出激励性言语、引导性言语、总结性言语等教师适宜性言语的运用策略与方式,使良好的师幼关系理念渗透于教师的言行中。
其次,注重幼儿之间关系的民主化。幼儿与同伴交往时应学会理解同伴的话,了解同伴的需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尊重同伴。如,在每次集体或自主活动后,教师会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幼儿的互动、合作情况,使幼儿关注同伴的活动,学会与同伴相处并向同伴学习。幼儿之间的民主化推动了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去造就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
二、彰显教师本身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会与教师建立一种高度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还可能是幼儿好奇心、学习兴趣及探索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教师唯有善于学习与思考,才能观察、分析、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在终身学习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增强教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知识结构并富有责任心,在品德、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成为幼儿的学习楷模。
教师从外在形象到行为习惯、精神状态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做到仪表整洁、举止优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教师每天会开朗自信地面对一切,久而久之,班里的孩子也会开朗自信;反之,教师若是每天自怨自艾,闷闷不乐,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
三、重视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环节
幼儿园教育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展开,它包括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两部分,应引导教师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过程仔细揣摩各环节中隐含的教育契机与因素,小到教具的准备,大到环节的设置、教师的引导,均应考虑到能否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过渡环节的设计如何能为引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场地的设置怎样更有利于为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服务;教具的设计如何既能简明易行、一物多用,又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通过运用何种教育手段达到对幼儿的合理分组,使教育活动中达到多种教育形式的灵活运用等。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曾说:“为了准备一节活动,曾预设了八十余种应答可能。”虽然日常的每节活动不可能准备得这么面面俱到,但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思考习惯,当习惯成为自然时,教育的艺术体现自然水到渠成,幼儿也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我们应重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树立整体的课程观,应全面综合分析各种教育因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注意正规课程的作用,更要注意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俊.重视隐性课程促进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文汇,2007,(11).
[2]付梅仙.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2003,(09).
[3]冯海伦.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4]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相关文章:
• 欧文的爱情从幼儿园开始
• 韩国幼儿园印象(下)
• 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践
•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存在的问题
• 幼儿园情感教育构建探讨
• 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
•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策略
• 关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 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幼儿园运动器械中的“一物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