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溪镇幼儿园 许娣桂
幼儿普遍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感知能力较差,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印象深刻,感知快一些,对抽象的事物印象模糊,感知慢一些。幼儿喜欢学习
儿歌和古诗,因为它们有的有趣、有的简短、有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记起来方便快捷,只是有部分
儿歌和古诗,小朋友不太理解它们的内容,记起来也比较难。于是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学儿歌和古诗的教学手段就这样诞生了。
一、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古诗的兴趣
幼儿的特点喜欢动感,具有动感的事物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愉悦。肢体语言正是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充分运用动作提高孩子的兴奋点,让孩子们跟着感觉走,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或古诗,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刚刚上幼儿园三岁的小朋友,对于儿歌和古诗了解甚少,我们学习古诗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如果只教孩子朗读诗句,反复的读几遍,孩子们就厌倦了,兴趣也没有先前那么浓了,这时如果教师配上恰当有趣的肢体语言,比如:双手握锄把劳作,只手遮阳仰望天空,双手从额头往下做摔汗式,只手食指指地下,双手比盘子形状大小,只手作数数状。这时孩子们马上会绽放他们可爱的笑脸,立刻跟着老师动起来,边读诗句边表演,半小时学会一首古诗感到很轻松。
二、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幼儿深刻理解儿歌和古诗的内容
有些儿歌和古诗,内容较抽象,即使老师反复讲解,孩子们还是觉得很难理解,这时如果教师配上符合儿歌内容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理解儿歌的含义,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儿歌:
坐如钟,
站如松。
睡如弓,
走如风”。
这首儿歌孩子们只从字面去理解儿歌的意思有些困难,这时如果采用老师与小朋友配合动作表演,孩子们会觉得容易理解多了。老师示范标准的坐姿、站姿和走路的姿势,请一个小朋友配合示范标准睡姿。
三、肢体语言可以引导幼儿方便快捷牢记儿歌和古诗
有些儿歌和古诗对于幼儿来说内容较多篇幅很长,孩子们要记住的确很难,如果在孩子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搭配上肢体语言朗诵,他们如果了解每个动作所代表的意思,即使想不起来文字内容,老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提醒、引导孩子慢慢想起句子的意思,从而联想起儿歌和古诗的准确文字。儿歌
《小熊过桥》
小竹桥,摇摇摇,
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牢,
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
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快来呀!
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
对着小熊高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走过桥,
小熊过桥回头笑,
鲤鱼乐得尾巴摇。”
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儿歌,老师为了让孩子更快记住儿歌,除了教孩子准确朗读儿歌以外,更重要的是搭配符合儿歌内容的肢体语言,帮助孩子记忆,结果许多孩子还不到半小时就能记住这首儿歌。
总之,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儿歌和古诗的效率。无论是因为肢体语言富于动感,还是肢体语言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都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儿歌和古诗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
【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学儿歌和古诗】相关文章:
• 《论幼儿语言学习的双重性与语言教育的多领域渗透》读书体会
• 歌谣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
• 创设语言环境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 让语言活动活出精彩
•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
• 解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好“重复”
• 再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幼儿语言的词汇来源于生活中
• 以分享阅读领读教材为蓝本 运用交互式白板创编多媒体书
• 浅谈培养幼儿流利的说话
• 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