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幼教论文 > 科学论文

科学探究活动之我的困惑与思考

科学论文    日期:2016-02-21    作者:乖乖的宝贝
【www.yjzyz.com - 幼儿园科学论文】

  5月10日放学后,我们迎来了感知网校的幼教第三次学习培训,新区幼教中心袁迎春主任围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作了精彩讲座。袁主任给我们解读了在纲要视野下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从理论高度上给大家讲述了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要求,真是收获多多。

  回顾本人在平时的科学教育中,常常会碰到以下困惑和问题:

  1.难以控制幼儿的情绪。在开展科学教育中,幼儿对探究活动一般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会不愿意停手,出现场面一时失控的现象,有时候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拉回幼儿注意力,继续下面的活动,真的是费时费力。

  2.难以准确把握科学活动内涵。或许是因为本人知识不够渊博,对于某些科学知识了解不够,所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常常会出现一些茫然的感觉,对一些科学现象解释不清。

  3.难以捕捉恰当的科学教育时机。幼儿对大自然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有着很浓厚的探究心理,而作为老师的我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常常会失去好多科学教育的最好时机,过后才会感觉到,最佳期已经白白错过。

  听了袁主任的讲座以后,面对以上自己的这些困惑和问题,如何去解决也就慢慢地清晰起来了。

  1.组织幼儿科学活动的时候,要懂得利用有效的、适合幼儿兴趣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秩序,更好吸引幼儿的注意。

  2.平时要多积累一些科学方面的经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做好科学教育引领的储备,以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信手捏来。

  3.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内容;创设支持幼儿探究的物质环境,才能有效地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区域活动设计表

  学校:太仓市新区幼教中心 香花幼儿园

  活动名称   中班:米中取黄豆 设计人 吴彩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把黄豆从大米中取出来,引起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2. 在玩耍、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大盆1个,大米和黄豆若干,小盆、漏勺、筷子、塑料小篮子各2到3个。

  指导要点   1.大米和黄豆混合在大盆中。让幼儿在大米中把黄豆取出来。

  2.幼儿分别尝试用各种工具来取黄豆。

  ——可以用筷子一个一个夹出来,但是速度好慢。

  ——漏勺舀起米和黄豆,米漏下去了可以很快取出黄豆,既快又好地把米和黄豆分开。

  ——塑料小筐有小洞洞,但是洞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也不好分。

  实施步骤   1.谈话引入,认识工具。

  ——今天老师不小心把黄豆都撒到了大米里面去了,请我们小朋友帮我把黄豆和大米分开,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样工具,你们可以去试试看能不能又快又好地把米和黄豆分开。(出示各种工具:筷子、塑料小筐、漏勺,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自选工具,把黄豆分别拣到小盆里。

  ——幼儿边尝试边自由交流各种工具分黄豆和大米的情况。

  3.讨论总结。

  ——什么工具分开黄豆和大米又快又好,为什么?

  ——漏勺有眼,可以把大米漏下去,把黄豆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塑料小篮子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大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黄豆和大米分开;筷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所以说,漏勺分黄豆和大米最快最干净。

  反思分析   玩沙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帮助别人获得成功更能引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这个区域游戏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而又极富探究意义的情景下,孩子们极其自然地投入到了活动中,在尝试了各种工具后,孩子们又很自然地发现其中的奥妙,总结出又快又好地分出黄豆和大米的最好工具和办法,知道了只有洞眼适合才能漏掉米留下豆,这就是科学。

【科学探究活动之我的困惑与思考】相关文章:

• 如何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

• 让思考成为习惯

• 科学探究活动记录例谈

• 让科学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

• 浅议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文化立园 科学管理

• 促进理论与证据协调的儿童科学教育

• 让小学科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科学探索与学习的教研课

• 教、学、动

• 科学教学中的材料提供应注意的事项

• 正确做好小学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