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秋风吹过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路上遇到的一片落叶、一颗果实都能让孩子们领略秋的气息。秋天会使人产生联想;秋景会使人产生感慨;秋天的果实会让人喜悦;秋天的落叶会使人伤感;中秋节又会使人思念亲人,作诗是有感而发,秋天就是一个“诗化”的秋天。大班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力、自然的现象、事物的变化等都能敏锐的察觉到并且记录下来。他们也可以用清楚、生动的语言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语言优美、富有情趣的构思、充满韵律,就像一首首儿童的诗一样。因此,本活动通过观察、记录、表征、讲述,发散幼儿的想象,引导幼儿将观察中的发现创作成独特的诗歌,像念诗一样介绍给别人听。
活动目标:
1.知道诗歌的要素,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秋天的发现记录下来,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展示。
2.在诗化相伴的创作与表达过程中,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秋天,并且知道秋天有哪些变化。
2.物质准备:PPT、画纸、勾线笔、展示架。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
预设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分析讨论——诗 |
1. 导入:你认识哪些诗人?他们写过什么诗?(部分幼儿表演背诵古诗1-2首) 2. 分析:这些诗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 小结:原来写一首诗,要先取题目,每个诗句又要很简单,有时还要对仗工整。 |
直接点题,分析诗的特点,激发幼儿作诗欲望。 |
二、观察记录——“秋”作 |
(一)介绍画诗的方法 1.出示幼儿诗作:老师这里有一个写诗的好办法,你看到了什么?(花、树叶) 2.播放录音:其实,这六幅画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小朋友用画画的方式写的一首诗呢,一起来听听看。 (二)链接经验:秋天里的变化 1.他写的秋天的诗好听吗?还记得我们之前寻找到的秋天的变化吗?有哪些? 2.你喜欢秋天里的什么?你可以用好听的话来说说看吗?还可以怎么说? 3.你们想把它变成一首动听的诗吗? (三)分组记录秋景,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要求:4人一组,每人画一个秋天里的发现,画完贴进格子内,和同伴一起说说、念念。注意画的要简单,能看懂就可以了。 |
介绍记录的工具——画诗,借助格子画载体,帮助幼儿看懂、读懂诗,给予幼儿讲述的依据。
通过观察讲述,唤醒幼儿对秋天景物变化的经验。引导幼儿丰富词汇、尝试修辞、关注语言的优美等,为幼儿记录、作诗、吟诗做铺垫。 |
三、分享表达——“秋”诗 |
(一)我们的诗 幼儿按组进行配乐作诗展示,师幼共同点评。 |
诗画相伴的表达过程,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创造的诗歌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绪。 |
四、延伸活动——吟诗会 |
画作带回去,开展一次秋天的诗词大会,用吟诗的表达方式迎接秋日的到来。 |
进一步丰富作诗、分享、表演的经验。 |
【大班语言教案《秋天的诗》】相关文章:
上一篇:小班语言教案《你在看什么》
下一篇:大班语言活动:秋天的故事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