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秀 杨秀蓉执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广泛开展家园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历经五年对“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阶段一:缺乏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
1.问题分析
教师普遍存在“惯性思维”。在贯彻《纲要》初期,我园教师普遍习惯于将课程资源局限在现有的园内的资源和教材上,习惯于凭借教材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实施课程,缺乏将社区资源纳入课程资源的意识,导致大量社区资源白白浪费,有效支持幼儿发展的课程资源明显不足。
2.策略探究
打破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上固有的思维模式。教师传统的资源观将幼儿教育教学局限在幼儿园内,缩小了幼儿的学习空间,阻碍了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列夫?托尔斯泰提醒我们:创造孩子体验幸福的机会,就是指引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洒在自己心灵上的阳光,是为孩子提供正常、健全、和谐的教育生活。我园以贯彻《纲要》为契机,鼓励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开展课程资源讨论会,举行“我学习、我反思、我成长”论坛,打破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引导教师关注社区的各种资源及其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阶段二:不愿利用社区资源
1.问题分析
教师没有认识到社区资源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长期以来,教师由于始终处在封闭的幼儿园中,没有认识到社区资源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对社区中哪些资源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缺乏分析和研究。
教师认为利用社区资源费时费力。社区环境更为广阔,更难控制和调整,这在客观上给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进入社区前,教师要勘察社区资源,与社区人员沟通、联系,以及作一系列安全、教育方面的准备。教师认为做这些事费时费力,远没有利用园内资源方便,因此对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缺乏热情。
教师担心幼儿进入社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社区环境开放、复杂,安全隐患多。教师认为无法预见也无法排除这些隐患。
教师不想利用社区资源不仅和教师本身的认识有关,也跟社区本身的资源特点密不可分。与幼儿园环境的规范和稳定相比,社区环境要复杂得多,教师较难控制。社区资源具有零散、隐藏等特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挖掘;社区的事件资源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教师难以捕捉。因此,利用社区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而教师还不具备迎接这种挑战的能力和经验,他们不愿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
2.策略探究
建立社区资源库,方便教师利用社区资源。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的角度将社区资源按人力资源、自然物质资源、社区事件资源等进行分类,从管理上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基本方法是:通过发动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多方面收集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资源,再把这些资源归类储存,形成社区资源库。
建立合作小组,减少安全隐患。在平行班级间形成互助小组,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增加师资力量或采用幼儿分组外出活动的方式,减轻教师利用社区资源的压力。
主动提供早期教育服务,赢得社区人员的积极支持。幼儿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出击,为社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邀请街道办事处领导和社区居委会共同举行工作会、联谊会、座谈会,通过交流与沟通逐步达成共识,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散居儿童入户指导、家教知识讲座、0~6岁亲子游戏等。教师与社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对话,不仅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教育、对人、对社会的理解,而且有利于社区人员对参与学前教育工作产生认同感,积极支持教师利用社区资源。
阶段三:不会利用社区资源
1.问题分析
教师着手利用社区资源去拓展幼儿园课程时,由于缺乏直接经验和具体的操作策略,出现了形式化和简单化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次性利用多,连续性利用少。教师在利用社区资源时大多是一次性利用,较少将社区资源真正视为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益的因素连续考虑。
表演性多,参与性少。例如,请社区表演木偶的人到幼儿园表演木偶戏,但孩子们只能看表演,不能真正参与其中。
无目的的闲逛多,有目的的探索少。教师带幼儿进入社区前没有计划,幼儿只是随意地看看,教师看到什么就介绍什么,回来后又草草收场,缺乏将社区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识与行为。
2.策略探究
如何引领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去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我们的课程呢?通过不断探索、反思与总结,我们认为将社区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的策略是发现资源、分析资源、筛选资源和利用资源。
发现资源。教师要关心社区里有些什么,在发生着什么,要特别关注社区有些什么单位(它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什么样的设施设备),有哪些有特点的人物(如艺人、收藏家、退休人员等),有什么特别的场景(如公园、广场等),经常发生着哪些事情(如市场里的买卖,警察指挥交通,老人养鸟等)。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对社区环境的态度和兴趣,用幼儿的眼光去捕捉社区内有教育价值的资源,使之成为鲜活的课程内容。
分析资源。社区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资源,在发现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这些资源的性质、特点,想一想这种资源所蕴含的价值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和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这种资源幼儿园里有没有,如果没有,可否用幼儿园其他资源代替,利用这种资源是否方便。
筛选资源。在分析资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课程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资源进行筛选。社区现有资源能吸引幼儿吗?幼儿便于和这种资源发生交互作用吗?发生交互作用时幼儿安全吗?这种资源存在违反教育规律的因素吗?教师在筛选资源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从而将有价值的资源不同程度地融入幼儿园课程。
利用资源。利用资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活动展开的过程,是师幼围绕资源互动的过程,是师幼共同走出幼儿园或将资源引入幼儿园共同活动的过程。
阶段四:乐意并能有选择地利用社区资源深入探索
经历了从无意识利用到有意识但不会利用阶段的探究,教师进人了乐意并能有选择地利用社区资源深入探索。下面以“旋转”主题活动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发现幼儿园和社区有关“旋转”的资源后,对资源进行了大致的罗列。此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谈论有关“旋转”的话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幼儿园里、社区里寻找哪些东西在旋转,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如图)。孩子们走进社区,发现马路上各种车轮在旋转;糕点房灭蝇扇在旋转;理发店的椅子、电吹风在旋转;缝纫店的缝纫机在旋转;牙科诊所治疗仪器在旋转;修鞋店的擦鞋机在旋转……随着空间的扩大,幼儿对旋转的意义产生了兴趣,开始进行探索。例如,在参观糕点房时,孩子们对灭蝇扇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说灭蝇扇是用来给糕点散热的,有的说是为了吸引顾客……幼儿在与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拓展了课程内容,加深了对“旋转”的认识与体验。社区真实的情景给了幼儿更多发现、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由于社区里找到的“旋转”事物更加新鲜而具有挑战性,因此幼儿对“旋转”有了较深的认识。尽管幼儿形成的认识可能并不科学,但他们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幼儿只有对“旋转”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有深度的问题与探索行为,幼儿园课程也才能实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目标。
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探索历程是我园教师课程资源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是我园与社区密切合作拓展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更是让幼儿回到真实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受到教育的过程。
【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课程】相关文章:
• 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思考与策略
•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 浅谈幼儿园的有效教学策略
• 让幼儿园课程节奏舒缓
•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
• 谈谈幼儿园档案建设
• 如何让孩子高兴上幼儿园
• 从幼儿园到初中的生活碎片
•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途径研究
• 中国梦与幼儿教师师德素质
• 怎样开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
• 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