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认识或组织有所偏颇,常使谈话活动陷入“冷场”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组织一个幼儿敢说、可说、愿说、会说的谈话活动呢?下面,我从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宽松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谈话活动的有效保证
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做幼儿的朋友,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样,幼儿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就“有话敢说”。
2. 教师可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练习的机会
实践证明,不少幼儿不善于在集体或成人面前表达,但却非常乐意在小组中交流或与同伴交流。
二、丰富知识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例如每次活动之后的小结谈话,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儿亲身感受了。
三、关注幼儿兴趣点,让幼儿“有话愿说”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教师应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抓住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 抓住偶发事情――激趣
例如副餐之后,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忽然,洋洋发现了一个蚱蜢,接下来全班孩子都投入到捉蚱蜢的活动中。于是教师及时将下午的活动调整为“我的新朋友――蚱蜢”的谈话活动,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扣住热点话题――引趣
例如幼儿特别热衷模仿电视广告,于是师生共同创设“小小电视台”的场景。每天下午副餐前10分钟的“广告天地”,幼儿可以自由走进“电视”,模仿或创编一段广告。这样,每一个幼儿都有了表达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当然,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热点话题也有一定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引发新的热点话题。
四、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
1. 关注个体差异
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同时,对幼儿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适时进行指导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要适时给予指导,并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幼儿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幼儿真正“有话可说”。
(唐山市丰南一幼)
【如何指导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相关文章:
• 幼儿园角色游戏评价
•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辅导综述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思考
• 基于尝试教育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
• 浅谈幼儿园建筑设计
• 幼儿园保育之我见
• 关于幼儿园教育模式的研究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
•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 刍议提高幼儿园绘画教学有效性策略
•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