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用范文 > 教育随笔

可怕的家庭“软暴力”

教育随笔    日期:2016-12-16    作者:叶落花凋零
【www.yjzyz.com - 幼儿园教育随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和孩子每日朝夕相处时间最长的亲人,更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说法。尤其对于情商培养,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高情商的孩子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甚至于社会大环境。但是,面对独生子女这样一个国情,我们从孩子身上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暴力”问题越来越严重。

  什么是“软暴力”

  “软暴力”包裹着“爱”的外衣,从里到外由爱而生。家长们以爱的名义温柔并残忍地剥夺了孩子们很多正常的权益,甚至孩子们的“独立人格”。这种“软暴力”让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着,家长们却在冥思苦想救拔孩子脱离“苦海”的解决之道,殊不知那只扼住孩子脖颈的手正是自己爱的双手。

  案例分析

  1.小朋性格内向,甚至有些懦弱。一个男孩子柔弱的像个小姑娘。每天早上到教室门口时必要抱着妈妈痛哭一番。老师建议妈妈:与其让孩子一次一次的痛苦,还不如和孩子讲清楚“上学是件好事,标志着你长大了,妈妈替你高兴”之类的话,对孩子进行鼓励,并用妈妈高兴的表情感染孩子。作为老师的妈妈也很明白这一点,但就是见不得儿子的眼泪——孩子一落泪,妈妈比孩子还要心痛,一次一次的“说好了。。。”一次一次无原则的妥协,换来的是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眼泪和妈妈随之而来的担心和焦虑。妈妈的焦虑又被孩子看到眼里,反作用到了孩子身上。

  更揪心的是,小朋的眼泪应用领域还很广泛:比如小朋只愿意和同一幼儿园来的一个小女孩坐在一起,只要老师换座位,小朋就会拿起他擅长的武器——“哭”来讲条件。“老师,我不要和他坐一起。我要和小美坐一起。呜呜~~~~”。遇到其他不随愿的事,小朋也会选择默默流泪的方式进行表达。

 

  2.小友的妈妈因为怕孩子不适应,干脆开学前几天就没让孩子上学。果然,传来了小朋入学的种种描述,小友妈妈笃信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反正大学也没开学,跟孩子在家腻两天。

  这一天,好容易妈妈做好了思想工作(儿子的,也许更多的是自己的),把儿子送到了新的班级里。一上午没有离开学校,在学校的一楼徘徊复徘徊。问及原因时,妈妈说:“跟孩子说好了,前3天中午接走。”让孩子慢慢一点一点过渡适应。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一天中午,孩子顺利的被妈妈接走了。

  第二天中午,妈妈又来接孩子。孩子看到妈妈诧异地说:“妈妈你怎么来了?我今天中午不想跟你回去!我喜欢这里,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吃饭、睡觉。”

  不是答应儿子三天中午都要接回家吗?怎么能食言呢?古有“曾子杀猪教子”呀!正好告诉孩子什么是言出必行嘛。妈妈好说歹说还是把儿子接走了。

  指点迷径:

  教育理论谁都不缺,只是事情赶到自己孩子头上,作为父母的怜爱就溢于言表,我很能理解,但却真的无奈和痛心。殊不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或者主观认为孩子不行,而过于主动周全的保护孩子,像超人一样第一时间满足孩子们大大小小的所有要求,无异于滥用抗生素——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被改变、孩子对社会正常的免疫力被破坏、孩子人生探索中最宝贵的实践财富被剥夺、孩子与生俱来的自信和坚强被消磨殆尽……!到最后,家长们却还抱怨自己的孩子独生、不独立——在学习上懒、依赖思想严重;生活上低能,无法放心!

  殊不知,这个结果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家庭“软暴力”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自认为不幸福的孩子和一个又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放开手,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

【可怕的家庭“软暴力”】相关文章:

• 幼儿园教育随笔按时接送孩子

• 怎样在幼儿园里培养好习惯

• 宝宝上兴趣班 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

• 四招解决孩子胆小问题

• 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可爱的娃娃

•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小老虎到快乐书吧很开心,是吗?

• 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随笔掉了色的国旗

• 幼教随笔: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

• 幼师教育随笔幼儿园安全教育:一颗珍珠

• 幼师教育随笔调皮是在引起你的关注吗

• 幼儿教育随笔谁动了我的图画书

• 中班教育随笔如何面对调皮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