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用范文 > 案例分析

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

案例分析    日期:2016-12-15    作者:神马都是白日梦
【www.yjzyz.com - 幼儿园案例分析】

  当幼儿提出一些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答案。

  一、《纲要》理念

  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案例描述

  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萌动。教室前的一排杏树也不例外,根根枝条已坠满了刚刚生长的细芽。这种现象被孩子们发现了。“老师,树上的小芽是花还是叶?”有个孩子问我。全班的孩子都围拢过来好奇地问这问那。“你们说是花还是叶呀?”我反问道。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带着问题给他们布置了一次观察任务。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作了这样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阴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二天:小雨气温12°C枝条无变化

  第三天:阴气温13°C芽孢稍微变化

  第四天:晴气温15°C芽孢继续变大

  第五天:晴气温16°C芽孢裂开

  第六天:晴气温16°C芽孢开放

  一周后,树上开满了簇簇杏花,没用我讲,孩子们都兴奋地告诉我:“老师,那些芽原来是花呀!”“老师,杏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吧?”“我知道,天气暖和了,花就开了。”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孩子们明白了许多大自然的规律。我们的观察活动收获很大。

  三、分析

  这次观察活动结束后,我感触很深,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答案及时的告诉他们,当他们提出一些我也不懂的问题时,我就会用一些无关的话语搪塞他们。而今,学习新《纲要》后认识到,以前的做法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产生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他们有很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事情,需要教师解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要给孩子们创设一种鼓励提问的氛围,不管我们是忙、是闲,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当我们对一些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除了轻松地说:“我也不知道”外,还应该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四、反思

  1、变“教师讲,幼儿听”为“幼儿做,教师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幼儿能做的事情就让他做,幼儿能想的事就让他想”。当幼儿自发产生兴趣和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找到答案。这样,幼儿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切忌横加干涉、扼杀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当幼儿提出一些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答案。

【案例:引导幼儿在观察中主动探索】相关文章:

•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

•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画画

•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音乐欣赏

• 浅谈对自闭症幼儿的引导

• 案例:先顺应后引导为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

• 做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的“引导者”

• 浅谈小班幼儿绘画引导策略

• 如何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心理问题

• 案例:观察、支持、引导、合作

• 引导幼儿上好一堂真正的音乐欣赏课

• 引导幼儿轻松学习数学感悟

•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