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小编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用范文 > 案例分析

案例:心中要有孩子

案例分析    日期:2016-12-15    作者:戒不掉的烟々
【www.yjzyz.com - 幼儿园案例分析】

  只有从孩子的立场思考孩子的行为表现,积极地帮助孩子,仅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才能让他们体验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幼儿不听话,不遵守规则等现象,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动,不断调整、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短短时间里,发现了我们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脱节的现象很多,为此,我又一时的在工作实践中捕捉了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些比较观念及教育结果,来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一、我比老师更聪明

  教师创设了“娃娃家”的情景,并以“主人”的身份岩石招待客人的过程,用“你好,请进,请坐,请吃水果,你最近身体好吗?等问候语在今后的活动中,孩子们招待”客人“的情形几乎是千篇一律。

  请看另一种指导。教师启发幼儿:“今天有客人到我们家来做客,大家一起帮我想办法怎样招待他们吧!”教师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招待客人的经验,讨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准备写什么以及如何招待不同年龄的客人等问题。教师说:“今天我从你们这里学到了很多招待客人的好办法,由客人到我们班来一定很开心。你们又热情又聪明,以后碰到难题的时候我在想你们请教好吗?你们真棒!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活动结束了,孩子们真诚地拉着老师的手问:“您还有什么难题,告诉我,我来帮助您。”

  结论:(其实孩子们也能给与我们很多启示,放下教师的架子,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我比老师更聪明”的自信,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二、谁是“老板”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提议开个“餐馆”,好几个孩子都想做“老板”,结果大家争执了起来,互不相让。这是,教师参与到游戏中来,主动要求扮演“老板”。在游戏中,“老板”主宰一切,游戏按照“老板”的安排一步一步地进行着,孩子们成了“打工仔”。

  请看另一种指导。缴获四让孩子们自己商讨角色分配,推举“老板”的人选。在游戏中,孩子们遇到了困难:没有“菜单”,“客人”无法点菜,大家又不会写字。为此,教师设计了活动“画里的话”,启发孩子们自己绘制“菜单”以丰富游戏的情节。

  结论:(与其代替孩子解决问题,不如帮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我想倒爬滑梯

  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有个孩子试着从滑滑梯的下端往上爬。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一次比一

  次接近成功。他的做法引起了同伴的注意,有的孩子开始模仿,有的孩子则大声地喊:“不要爬,会摔下来的。”有的则疾步去“报告老师。这时,教师匆匆的赶来,向孩子重申“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的要求”,并分析倒爬滑梯的危险性,严禁孩子们倒爬滑梯。

  遇到这种情况,另一种指导方法是:教师先告诉幼儿美中大型器械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自我保护的反方法,总结出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倒爬滑梯是须由教师在一旁保护,爬攀的时候不推不挤等。

  总结:(没有经历过危险的孩子,不会想到自我保护。孩子们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尝试“危险”,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作沙拉

  教师和幼儿来到劳作室,准备一起做“水果沙龙”,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可教师认为孩子们洗菜不干净,拿刀太危险,就包办代替了很多事情,忙得满头大汗。孩子们则看着教师做,最后一起品尝。

  另一种指导方法是: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今天劳作室的活动内容,接着分工。如:xx想洗菜,教师就介绍她怎么洗,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怎样洗又快又干净,又不会弄湿衣服;xx想切菜,教师就请大家商量怎样切菜安全。有了“理论”,大家就开始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稍钝一点的刀和容易切的番茄、苹果等。最后,孩子们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一边自豪的说:“这是我洗的”,“这是我拌的”,他们都从中体验到了喜悦。

  总结:(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他们将永远不会成功。)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时时刻刻渴望接受新的刺激,他们非常愿意尝试各种新的活动。试想如果孩子们整天担心承认的指责,他们将生活在怎样的焦虑和不安之中。我们是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心中有孩子,才不会抑制孩子的正当愿望,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只有从孩子的立场思考孩子的行为表现,积极地帮助孩子,仅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愿望,才能让他们体验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幼儿不听话,不遵守规则等现象,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动,不断调整、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案例:心中要有孩子】相关文章:

• 案例:教师的"心乱"还是孩子"捣乱"

• 案例:图书、小沙发、玩具熊,孩子选择什么

• 案例: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 案例:孩子对幼儿园主题没有兴趣?

• 案例:别忘了对孩子的承诺

• 案例:不能这样哄孩子

• 案例:尊重孩子的兴趣取向

• 案例:面对孩子过早出现的成人化思维

• 案例: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玩具

• 案例:小班教学反思:孩子的话,成人请分析的听

• 案例:先顺应后引导为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

• 案例:感受孩子给我们上课